运动时,怎样喝水才健康?
我有个朋友,他是个健身狂热者。
在疫情期间,由于封锁,他只能待在家里两个月,体重基本保持不变,但他那股想要锻炼的冲动几乎把他憋疯了。
最近,他所在的健身房终于解禁了,兴奋得直奔去打卡。回来后,他立刻给我打了个电话(这年头,打电话基本都是大事)。
他说他对健身时该怎么喝水很迷惑。

在他留学的国外,大家习惯带着一个超大的矿泉水瓶或者一个装满水的大水杯。但这次去健身房,他发现健身房安装了一个纯水机,旁边还有一张字条写着:“水,还是纯净的好。”
他说:“欧洲人都不喝纯水的,为什么我们这里现在提倡喝纯水?而且越纯净越好吗?”
“运动时到底应该喝什么水?”
“还有,疫情期间,能不能共用一台纯水机?真的是卫生的吗?”
在他留学的国外,大家习惯带着一个超大的矿泉水瓶或者一个装满水的大水杯。但这次去健身房,他发现健身房安装了一个纯水机,旁边还有一张字条写着:“水,还是纯净的好。”
他说:“欧洲人都不喝纯水的,为什么我们这里现在提倡喝纯水?而且越纯净越好吗?”
“运动时到底应该喝什么水?”
“还有,疫情期间,能不能共用一台纯水机?真的是卫生的吗?”
运动时为什么要喝水?
首先,我们需要知道,运动时补充水分是非常必要的。
我们都知道,运动过程中,人体会消耗大量能量,流失体液和电解质,进而导致疲劳和虚脱。
为了缓解这些不适,除了休息,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同样至关重要。
不同年龄段的人,体内的水分占比也不同。婴幼儿约占70-80%,成人男性为60-70%,女性稍低,约50-60%,而老年人的水分占比约45%。可见,男性体内的水分比例通常比女性要高。
特别是爱健身的男性,补水显得尤为重要。

运动时补充多少水?
有研究显示,竞技运动员每小时的汗液排出量可超过2L,极限情况下甚至达到每小时3-4L。为了避免缺水和电解质流失,他们需要补充与流失量相等的水分。
例如,在2003年波士顿马拉松前,美国田径协会建议运动员补充水分时,应根据流失的水分量来补充,目标是避免出现低钠血症。

运动时应当喝什么?
有位健身达人分享了一个小笑话:
问:一个健身的人在沙漠里走了三天没喝水,这时你递给他一瓶饮料,他会做什么?
答:他首先会看一下营养成分表。
这个笑话虽然有点夸张,但它揭示了健身爱好者在饮食和饮水方面的严谨态度。保持健康,运动的同时,喝水也同样关键。

损失了什么就补充什么
运动时,人体不仅仅流失水分,还会流失电解质。电解质主要是一些矿物质,如钠、钾、钙、镁等。为了避免肌肉痉挛等不适症状,我们要补充这些流失的矿物质。
关于运动时是否应该喝纯水的问题,实际上,纯水虽然能补充水分,但它不含电解质,无法为运动后的身体提供所需的矿物质。因此,纯水并不适合作为运动中的饮用水。
纯水的危害
更为严重的是,长期饮用纯水会加速体内电解质的流失,从而导致身体脱水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曾经进行了一项动物实验,结果发现长期饮用纯水会导致尿量增加,血清钠、钾等电解质的排泄增加,最终导致身体的电解质平衡被破坏。
那么,运动时喝什么水最合适?
运动时,最好选择富含矿物质的天然水或天然矿泉水。这种水不仅能够快速补充体液,还能有效补充电解质,帮助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。
运动员和健康达人通常会选择矿泉水作为日常饮料,因为它富含钠、钾、钙、镁等矿物质,能够帮助维持电解质的平衡。

运动饮料与矿泉水
那么,功能性饮料和矿泉水,哪个更适合运动时饮用呢?
国际运动营养协会指出,水适合在运动前、运动中和运动后使用。而运动饮料则更适合长时间剧烈运动,帮助补充丢失的电解质和水分。
如何正确喝水?
- 频繁补水,少量多次:每10分钟补充一次水,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。
- 提前喝水:运动前1小时喝适量水,不要等到渴了再喝。
- 保持日常水合:全天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,确保身体不脱水。
总结
- 运动时避免纯水,选择天然矿泉水或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。
- 保持频繁和适量的饮水,每次少量多次,避免过量或过少。
- 保持全天的水合状态,养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。
此外,在疫情期间,最好避免使用公共饮水机,特别是在健身房这样的人流密集的地方,尽量选择自带水杯或瓶装水,确保饮水安全。